鳞状细胞癌科普知识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又称棘细胞癌(prickle cell carcinoma)。

病因和发病机制


鳞状细胞癌病因不清,研究表明鳞状细胞癌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

② 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蒽、烟草焦油、铬酸盐等。

③ 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

④ 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

⑤ 某些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红斑狼疮、萎缩硬化性苔藓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状细胞癌。

⑥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患者本病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鳞状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皮肤。

鳞状细胞癌皮损初起常为小而硬的红色结节,境界不清,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易坏死、出血,溃疡边缘较宽,高起呈菜花状,质地坚实,伴恶臭。

肿瘤可进行性扩大,进一步侵犯其下方筋膜、肌肉和骨骼。

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焦油性角化病、瘢痕者转移性远高于继发于日光损伤者,发生于口唇、阴茎、女阴和肛门处的皮损也易发生转移。

组织病理学检查


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构成癌巢,侵入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瘤细胞团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构成。

非典型性鳞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增生,染色深,出现核分裂,细胞间桥消失,个别细胞出现角化不良和角珠。

诊断和鉴别诊断


鳞状细胞癌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可作出诊断。

应用抗前角蛋白和抗角蛋白单抗进行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在电镜下观察到张力细丝也可协助诊断。

本病应与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及其他恶性皮肤肿瘤进行鉴别,主要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差异。

治疗


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应彻底,以免发生转移。

可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等选择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佳,建议应用Mohs外科切除技术。

可应用光动力疗法、维A酸、干扰素、电烧灼等治疗,放射疗法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已经转移或晚期患者可试用顺铂、阿霉素或博来霉素等进行化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疥疮治疗指南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