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科普知识

粟丘疹(milium)是表皮或皮肤附属器上皮增生所致的潴留性囊肿。粟丘疹可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原发性粟丘疹可由新生儿期开始,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下端的上皮所形成。继发性粟丘疹可继发于日晒、大疱性类天疱疮、营养不良性表皮松解性大疱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二度烧伤及皮肤磨削术后。

临床表现

原发性粟丘疹好发于颜面,特别是眼睑周围,继发者则发生于基础病变部位。典型皮损为黄白色、坚实性球状丘疹,表面光滑,顶部尖圆,无融合,直径1-2mm,上覆极薄表皮,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
粟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发展缓慢,可持续多年,偶可自然脱落消失。

组织病理学检查

粟丘疹组织病理改变与表皮囊肿相似,仅大小不同而已。囊壁由多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囊腔为排列成同心圆的角蛋白板层所充填。连续切片可见原发性粟丘疹仍以上皮蒂与毳毛囊相连,继发性粟丘疹则与毛囊、汗腺导管、皮脂腺导管或表皮相连接。

治疗

粟丘疹治疗可以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表皮,剔出黄白色小颗粒,或用细针作电干燥法治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疥疮治疗指南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