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简介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病因与发病机制


HSV为双链DNA病毒,呈球形,外周由核衣壳及病毒包膜组成。依据病毒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I型(HSV-1)和II型(HSV-2)。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和生殖器分泌物中。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或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

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发生青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但是HSV-1型也可以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

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后,可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以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因素激惹后(如抵抗力下降),病毒可被激活并经神经轴索移行至神经末梢分布的上皮,表现为疱疹复发。两型间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但血液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

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部分复发患者可无原发感染症状。临床对于首发症状无法判断是原发还是复发感染,故宜分为初发型和复发型,前者相对皮损范围广泛,自觉症状明显,病程稍长。
初发型(first episode type)

疱疹性龈口炎(herpes gingivostomatitis)

初发型较为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表浅溃疡,也可开始即表现为红斑、浅溃疡。疼痛较明显,可伴有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周。

新生儿单纯疱疹(neonatal herpes simplex)

70%患者由HSV-2型所致,多经产道感染。一般出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尤其是头皮)、口腔黏膜、结膜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可分为皮肤-眼睛-口腔局限型、中枢神经系统型和播散型,后两型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疱疹性湿疹(eczema herpeticum)

又名Kaposi水痘样疹(Kaposi varicellifoum eruption),常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多由HSV-1所致。多见于躯干上部、颈部和头部。皮损表现为原皮损处红肿并出现散在密集水疱或脓疱,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病情严重者可在1周内泛发全身,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接种性疱疹(incubation herpes)

皮损为限于接触部位的群集性水疱。发生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称疱疹性瘭疽(herpetic whitlow)。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herpetic keratoconjuctivitis)

角膜可形成树枝状或深在圆板状溃疡,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导致失明,可伴有结膜充血和水肿。
复发型(recurrent type)

复发型指部分患者原发感染消退后,在诱发因素刺激下,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口周、鼻腔开口周围、外阴,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等部位。发作早期局部常自觉灼热,随后出现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可相互融合,数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结痂继而愈合。病程1-2周。

实验室检查


皮损处刮片作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用免疫荧光法和PCR分别检测疱液中病毒抗原和HSVDNA有助于明确诊断;病毒培养鉴定是诊断HSV感染的金标准;血清HSV-IgM型抗体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新生儿HSV感染,而IgG型抗体对诊断价值不大,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簇集性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及易复发等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本病应与带状疱疹、脓疱疮、手足口病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播机会。
内用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

初发型

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日5次,或每次400mg,每日3次口服;或伐昔洛韦每次1000mg,每日2次口服;或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7-10天。

复发型

采用间歇疗法,最好出现前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日5次,或每次400mg,每日3次口服;或伐昔洛韦每次500mg,每日1-2次口服;或泛昔洛韦每次125m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一般为5天。

频繁复发型(1年复发6次以上)

为减少复发次数,可采用每日抑制疗法,即阿昔洛韦每次400mg,每日3次口服,或伐昔洛韦每次500mg,每日1次口服;或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2次口服。一般需连续口服6-12个月。

原发感染症状严重或皮损广泛者

阿昔洛韦5-10mg/(kg·d),分3次静滴。疗程一般为5-7天。
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治疗 以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可选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或硫磺炉甘石洗剂。

继发感染时可用0.5%新霉素霜、莫匹罗星软膏;对疱疹性龈口炎应保持口腔清洁,并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含漱。

参考文献: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疥疮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龟头包皮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