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小科普

自从打春开始,一直到秋末,儿童有一种皮肤病很易发生,那就是虫咬皮炎。其实皮肤科有一种孩子最易发生的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从病因上来说,多数就是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insect bite dermatitis)广义上说所有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都可以称之为虫咬皮炎,但是虫咬皮炎一般指为螨虫、蚊、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将毒汁注入人体,引起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共同特点是叮咬处有针头大咬痕,皮损部位与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与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的敏感性相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螨虫为肉眼刚能见到的微小昆虫。农民收割谷物时被蒲螨叮咬皮肤所致皮炎称谷痒症(grain itch);粉螨及尘螨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而不吸血液。螨叮咬及分泌物、排泄物或螨蜕皮等的过敏反应可致皮炎。

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只有雌蚊才叮人吸血。人体表的水分、温度、二氧化碳、雌激素以及从汗液中分泌的乳酸都能吸引蚊虫。

臭虫属昆虫纲异翅亚目臭虫科,白天躲在床缝或床垫、枕头、被褥、帐角、地板缝等处,夜晚爬到人皮肤上吸血。臭虫在吸血时无疼痛感,直到早上起床时才发现内衣或床单上有血迹。

跳蚤体较小,棕色,侧扁,有刺吸式口器,后腿较长,有超常跳跃能力,可从一个宿主跳到另一个宿主。最常见的叮人跳蚤是猫蚤和狗蚤,此外还有人蚤、鼠蚤和鸡蚤等。

蜂种类很多,常见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等,其尾部毒刺螫入皮肤而致病。蜂毒含有组胺、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及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物质等。

临床表现


螨虫皮炎(mite dermatitis)

螨虫皮炎的皮损为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其上有小水疱,偶尔为大疱,常伴有抓痕与结痂。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个别患者可发生哮喘、蛋白尿,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高。

蚊虫叮咬(mosquito sting)

被蚊虫叮咬后可毫无反应,或在皮肤上现淤点、风团、丘疹或淤斑,自觉剧痒。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皮、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严重者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者迟发型过敏反应,甚至全身反应。初到疫区者常发生风团样丘疹,可延续1周左右。

蠓叮咬(heleidae bite)

蠓叮咬发生在皮肤暴露处,被叮咬的皮肤出现局部瘀点或水种性红斑、风团样丘疹及水疱,奇痒难忍,甚至引起全身过敏反应。

臭虫叮咬(cimicosis)

臭虫叮咬时释放的唾液中含有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数小时后可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在皮损中央有针头大出血性瘀点或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

臭虫可在一晚上多次叮咬,形成线状损害。常因搔抓而色素沉着。

跳蚤叮咬(flea sting)

跳蚤一般在人体停留数分钟到数小时,在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对蚤唾液过敏者可有水疱、多形性红斑或紫癜。腿部和腰部易被叮咬,损害成群分布。

蜂螫伤(bee sting)

蜂螫伤后局部立即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害,偶可引起组织坏死。

被多数蜂螫伤时,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少数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组胺作用可产生肿胀性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因过敏性休克在数分钟至数日内死亡。

螫伤后7-14天可发生血清病样迟发型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

诊断


昆虫叮咬与季节和个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依据皮损特点,仔细询问昆虫暴露史对确定诊断非常重要。

预防与治疗


注意个人防护和职业保护,避免与宠物、家禽接触,可用含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含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对环境消毒。

高敏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其内包括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及抗组胺药物等。

各种虫咬皮炎症状轻微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广泛、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

蜂螫后应立即将毒刺拨除,再用水冲洗,局部放置冰块或冷湿敷;对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应积极抢救,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必要时重复,随即给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以后给以泼尼松30-40mg/d,1-2周内减量。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疥疮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龟头包皮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