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简介

春天来了,注意防止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多发于儿童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发生主要与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有关,其他柯萨奇病毒如A5、A7、A9、A10、、B3、B5也可引起,发生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疱液、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3-7天。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以5岁以下更常见,可在幼儿园中发生流行。

发疹前可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头痛、纳差等前驱症状。

1-3天后手、足、口部出现皮损,初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2-4mm大小的水疱,疱壁薄,内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水疱溃破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

皮损可同时发生于手、足和口腔,也可呈不全表现,以口腔受累最多见,可达90%以上。病程1周左右,愈后极少复发。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发生于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特征性皮损,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

本病应与多形红斑、疱疹性咽炎、水痘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应注意隔离、防止本病在幼儿园内传播。

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口腔损害可用口腔溃疡涂膜剂外用或利多卡因液漱口等以减轻疼痛。板蓝根冲剂内服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疥疮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龟头包皮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