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和蜂窝织炎简介

丹毒和蜂窝织炎是一组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果说毛囊炎、疖和痈是3个火枪手的话,那么丹毒和蜂窝织炎就是2个火炮手。丹毒和蜂窝织炎累及的面积和范围更大,症状更严重。丹毒和蜂窝织炎可以认为是多个蜂窝织炎相互融合的形式。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丹毒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均可诱发本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均可成为促发因素。

蜂窝织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少数可由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等引起。本病常继发于外伤、溃疡、其他局限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细菌直接通过皮肤微小创伤而侵入。

临床表现

丹毒(erysipelas)
丹毒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脓疱者,分别称为水疱型、大疱型和脓疱型丹毒;炎症深达皮下组织并引起皮肤坏疽者,称为坏疽型丹毒;皮损一边消退,一边发展扩大,呈岛屿状蔓延者,称为游走型丹毒;若于某处多次反复发作者,称复发型丹毒。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致皮肤淋巴管受阻,淋巴液回流不畅,致受累组织肥厚,日久形成橡皮肿。
蜂窝织炎(cellulitis)
蜂窝织炎好发于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部位。

皮损初起为弥散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者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

急性期常伴有疼痛、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可有淋巴结炎,甚至败血症;慢性期皮肤呈硬化萎缩,类似于硬皮病。

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全身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丹毒和蜂窝织炎需与接触性皮炎、类丹毒和癣菌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等)。

丹毒和蜂窝织炎以内用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内用药物治疗

早期、足量、高效的抗生素治疗可减缓全身症状、控制炎症蔓延并防止复发。

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每天480万-640万U静滴,一般于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应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但是现在青霉素耐药发生率太高了,因此临床上多选用苯唑西林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

蜂窝织炎发展较为迅速者宜选用抗菌谱较广的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亦可选用喹诺酮类或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必要时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25%-50%硫酸镁或0.5%呋喃西林液湿敷,也可选用0.1%的依沙丫啶溶液冷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物理治疗

采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已化脓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参考文献: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疥疮治疗指南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