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是最常见的皮肤症状,但是瘙痒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最近的进展不仅确定了神经元瘙痒感应电路,而且还揭示了皮肤和免疫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细胞与神经元一起识别引起瘙痒的刺激物。本文介绍皮肤瘙痒的基本机制,以及相关最新研究发现。 瘙痒与疼痛类似,瘙痒是作为一种针对外界有害因素的进化而来的保护机制。疼痛会导致立即脱离危险,而瘙痒引起的抓挠会消除皮肤上的刺激物。过去认为瘙痒和疼痛是同一种反射和机制,瘙痒和疼痛感应神经通路有重叠部分,瘙痒只是疼痛感感应的低强度刺激。但现在认为瘙痒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 过去十年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瘙痒并不纯粹是一种神经元现象,而是涉及皮肤、免疫细胞和神经,它们相互作用引起瘙痒。瘙痒感神经元拥有多种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检测外源性刺激物,但瘙痒通常是由表皮和免疫细胞引发的,并通过内源性瘙痒介质传递到感觉传入神经。 瘙痒的机制细胞和分子机制如图1。 图1:小鼠皮肤急性瘙痒检测示意图。过敏原和瘙痒剂通过三种主要机制诱发瘙痒:(i)某些外部瘙痒剂,例如氯喹或蛋白酶,直接通过其 MRGPR 受体激活瘙痒感应初级传入神经元。 (ii) 过敏原和其他致痒化合物分别通过 IgE 结合的 FcεR1 和 MRGPRB2 受体激活肥大细胞。激活的肥大细胞通过释放组胺、血清素、蛋白酶和 MRGPR 激动剂依次激活瘙痒敏感神经元。 (iii)致痒化合物还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角质形成细胞或诱发皮肤炎症。激活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释放神经元激动剂或通过肥大细胞激活引起瘙痒。 5-HT:5-羟色胺; HTR:5-羟色胺受体; miR:microRNA; NP:nonpeptidergic,非肽能; Th:辅助T细胞。 图片来源:文末参考文献 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瘙痒受体 瘙痒生物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瘙痒检测和信号传导仅通过六个受体家族完成。其中许多受体首先发现于皮肤和免疫细胞,它们在感应刺激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早发现的瘙痒传导是组胺能信号,并且仍然是瘙痒的经典学说。现已知组胺受体 HRH1-4表达于多种组织。这些受体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高度分隔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介导趋化因子、细胞极化和细胞因子释放。肥大细胞在瘙痒时脱粒后会大量释放组胺,并通过神经元 HRH 激活直接产生瘙痒感。小鼠的HRH1 和 HRH4 由背根神经节 ...
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