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如何对待袭医事件

医院的暴力行为不只是发生在中国,国外的很多国家也都常有发生袭医等事件。这些国家应对此种事件的方式,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


2012年6月,美国卫生设施管理局和和美国社会医疗工程发起「美国医院安防调查」。调查美国医院的安防情况。据报道,在2011年,23%的医院遭遇的袭击事件发生率持续上升,10%的医院有所下降;34%的医院患者及家属对急诊部门员工采取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上升,7%的医院有所下降;29%的医院患者及家属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采取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上升,7%的医院有所下降。因此美国医院安防已经得到更多的关注……

设计安防规划

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2011年他们安全部门的预算增加了,近70%的人称他们的医院的安防规划在过去一年已经重新设计。

培训医生及其他员工应对暴力的方法

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说,他们已经培训员工掌握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和枪击事件的急救方法。配合当地警察进行应急反应演习和防枪击演习。

安装安防系统

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医院的安全秩序,包括电子门禁控制系统;连网的视频监控系统;大范围的紧急事件预警系统;综合安防系统,包括视频门禁控制、生物技术和智能卡门禁控制、访客管理系统。

少数医院采用金属探测器

13%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的医院采用了金属探测器,用金属探测器检查枪支和其他武器。

「保安人员配枪」尚存争议

只有22%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的保安人员携带枪支或他们的医院计划使用枪支,78%的人说他们不打算用枪。

印度:保镖进驻医院


印度医院每年都发生数千起医护人员遭遇攻击事件。财力雄厚的医院只好聘请身材健壮、手臂上有文身、看上去足够「震慑」人的保镖站岗,防范闹事家属。

一家名为乌帕德希雅的印度医院,在医护人员遭遇患者曲棍球袭击后,无奈聘请了21位之前从事酒吧门卫、贴身保镖或摔跤手的专业保镖协助医院的安保工作。这些保镖分三班执勤,驻守在医院的繁忙区域,重点守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急诊室和产房。在工作中,他们遵循「动口不动手」的原则。

加拿大:「白色警戒」医院防暴反应机制


加拿大2008年4月出台的「院内攻击性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机制(PMAB)」。这份被称为医院防暴反应机制的系统中,核心部分就是「白色警戒」。「白色警戒」主要指医院内配置专门的应急安全工作组,协助医疗工作者处理来自患方可能发生的暴力威胁行为。

「白色警戒」的启动和运行程序涉及医护人员、白色警戒行动组负责人、行动组成员、系统负责人几个基本环节。比如,当医护人员发现危险状况时,可立即呼叫白色警戒行动组,程序即刻启动,行动组成员会立刻到位,协助排除暴力威胁。但PMAB同时也规定,如果遇到极端危险情况,如武装分子威胁,医护人员应当优先选择报警,随后再启动白色警戒。

澳大利亚:通过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安全的决议


201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护士学会第66届年会一致通过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旨在加强各医院的安全保障工作,以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各医院及各急诊部门配置的保安人员数量不得低于强制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呼吁加强其他安全措施,如强化安全培训、刀具(包括餐刀)管制、来访记录,以及警方支援等。

 

来源:搜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女性外阴色素性皮肤病

疥疮治疗指南

2022年欧洲包皮龟头炎治疗指南

瘙痒的外周机制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